金博股份很小,初创时仅有十几名员工,在湖南益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个套间内埋头搞研发,靠承接一些碳基复合材料科研项目勉强度日。
金博股份很大,是唯一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制造企业,也是沪深两市“民用碳/碳复合材料第一股”,市值最高突破200亿。
根据不久前发布的半年报显示,金博股份的营业利润率平均为41.29%,赚钱能力相当优秀;净资产同比增长率平均为184.68%,牢牢把住行业前列的位置;流动比率为7.63,短期偿债能力出色。
这也是金博股份整体表现一般(当季营收6.07亿元,同比下滑28.34%,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滑23.07%),但市场仍然保持信心的原因所在。
金博股份创始人廖寄乔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1970年出生于洞庭南岸的益阳,学生时代的廖寄乔一帆风顺,进入中南大学后,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廖寄乔也没遇到什么阻碍。
正是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表现,廖寄乔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既能进行探索未知的科学研究,又能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这是一条让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和向往的人生轨迹。
命运的齿轮在2004年时开始转动,当时已是正高职称的廖寄乔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摆在廖寄乔面前的选择很多,他可以以科学家的身份从事碳基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可以回国执教,重新站上三尺讲台;也可以接受国外公司的高薪聘请,留居英国。
廖寄乔恰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选择,接受导师黄伯云院士的委托,回国创业,探索实现碳/碳复合材料在民用领域的市场化,此时为2005年年初。
那个时候的创业氛围远不及现在,一是无论是政府端,还是资本端,对创业的理解和支持几乎为零,创业公司也不是科研人员的主流就业方向;二是在市场端,新型材料,特别是碳基复合材料的认知度很低,这也意味着,廖寄乔的创业会经历一个非常艰苦且漫长的技术沉淀期。
事实也是如此,围绕碳基复合材料研发相关产品,金博股份聚焦光伏和半导体领域晶硅制造热场系统。没人,廖寄乔亲自去中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挨个游说;没客户,廖寄乔带着团队,开车拉着样品四处拜访。
这里有两个细节,初期金博股份团队只有十几人,高管也只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开拓市场时,廖寄乔带队,开车拉着样品全国跑,一年下来,国内所有的大型太阳能企业跑了个遍,后一复盘,新买的商务车竟跑了近30万公里。
转机发生在2007年,蛰伏多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突然爆发,廖寄乔也终于等来了属于金博股份的荣耀时间。
如果对材料行业有所了解,“厚积薄发”是这个行业的特点,即需要长时间的开发周期和应用推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企业要能耐住寂寞,把自身关注的事情做到极致。
这也是新材料创业的参与者不少,但能够跑出的却不多,至于像金博股份这样,跑出后,在市场具备超强统治力的同类公司更是寥寥无几。
金博股份总经理王冰泉去年11月参加“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科创峰会”时,曾对公司的成功经验做过总结,“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先做隐形冠军,让客户认可。”
王冰泉的总结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有极强的行业聚焦能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单点突破,另一个是用技术能力来构建自身的护城河。
通过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金博股份掌握了碳纤维准三维编织技术、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制备低成本化、产品品种多样化和装备设计自主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对高纯等静压石墨产品的进口替代及升级换代。
此外,金博股份还先后承担了科技部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重大项目“国产碳纤维碳/碳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等重要科研项目,拥有授权专利112项,并独家或以第一起草单位身份牵头制定了5项国家行业标准。
通过金博股份的过往财报,光伏热场碳/碳产品是主要收入来源,公司目前在光伏热场碳/碳市占率超30%。从营收结构来看,公司光伏业务占比在2017—2021年间均超95%以上。很显然,金博股份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企业。
光伏行业中,在碳基材料产品成为主流之前,传统材料石墨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光伏厂商使用新材料的动力并不是很足,金博股份把握了2011年因日本福岛核事故造成石墨供应紧张的时间窗口。
当时,很多公司看着石墨涨价,也跟着涨价,金博股份却逆市场而行,以提供渗透率为目标,通过降价高举高打,在对市场快速渗透的过程中也完成在行业中对石墨材料的替代。
以坩埚产品为例,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占有率2010年不足10%,到2019年超过85%,替代十分明显。
成长为小池塘中的大鱼后,金博股份先后将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光伏行业的头部企业发展成自己的客户。
这也是说,金博股份的技术和产品获得了几乎整个光伏行业的认可,这不光是抗风险能力加强那么简单,更进一步,金博股份有了稳固的基本盘,具备跳出原来小池塘的能力,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金博股份的专长是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由碳基材料通用底层技术到碳基材料制备机理,从碳基材料基础装备开发到碳基材料应用领域拓展,其中还有大量文章可做。
半导体的硅晶制造在工艺上与光伏有相通之处,遵循着所谓的“相关多元化”,金博股份已经开始向半导体领域拓展,今年的半年报中,金博股份表示已经开发出纯电5ppm以下的高性能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且已在多家碳化硅衬底制造厂商验证和应用。
汽车领域中,碳陶材料是公认的新一代理想刹车材料,其制备过程就是在碳碳热场制备基础上增加了陶瓷化和机加工环节,今年的半年报披露,金博股份已与10余家新能源车企开展碳/陶制动盘的研发和试制,其中还收到了某新势力车企的开发定点通知书,为其开发和供应碳/陶制动盘产品。
此外,碳基材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氢气,随着各类产品产能的扩大,金博股份氢气资源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增加,金博股份目前也在尝试氢能源业务的布局。
从制氢(PSA 氢气提纯)、储氢(70MPa Ⅳ型储氢瓶)和用氢(碳纸、双极板)方面积极投入,开展研发试制碳纤维全缠绕Ⅳ型储氢瓶、气体扩散层用碳纸、碳纤维增强氢燃料电池用双极板等产品,其中碳纸已完成全工艺链开发,并已导入国内头部电堆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上开展产品验证工作。 显而易见,半导体、汽车制动以及氢能这些行业,每个都是长坡厚雪,市场规模体量巨大,这也是说,无论哪个跑出,都将推动金博股份踏上更高台阶。
相比于其他企业的多元布局,金博股份最大的优势是围绕碳基材料这个中心的延伸,既有生产环节资源的循环,又有研发环节相关技术的复用,不光延长了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提升。
虽然金博股份目前布局的几个新赛道都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具有不确定性,但追溯金博股份的成长经历,能在光伏热场赛道中“隐忍”多年,在很大程度上培育出金博股份的韧性基因。
相比创业初期的窘迫,如今的金博股份拥有更充裕的资金,更丰富的资源,更成熟的团队,以及更丰厚的技术储备,因而我们也应该对金博股份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星空体育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