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中国电科全系统锚定“一巩固三做强”业务布局,各重点实验室只争朝夕、紧抓快干,冲刺高质量发展“开门红”。
“实现太赫兹集成芯片技术落地和成果转化,要求在带宽提高1倍的同时,功耗降低50%,难度很大。”深夜的厂房灯火通明,产业基础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者们,紧张忙碌地分析讨论芯片设计结果。
历经几个月仿真优化、上千次设计迭代,团队瓶颈,看着太赫兹信号高效传输、调制,他们脸上露出微笑。“久久为功,两个‘久’叠加,说明做好科技创新需要长时间坚持。”团队成员表示,他们承担超宽禁带半导体、金刚石材料、太赫兹芯片等领域重点项目,将勇立潮头不懈奋斗,铸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项目针对芯片关键难点,大家再琢磨琢磨,不同参数有什么差异,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在电科芯片模拟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进行头脑风暴。
通过不懈努力,团队取得阶段性进展,数据显示指标得到明显提升。实验室的另一个角落,工程师们聚焦重点任务,开发一种全新的芯片。“芯片研发要坐得住冷板凳,日夜奋战,像打铁一样磨练技艺。”历经三个月的努力,他们成功实现芯片功耗降低、性能提升的目标。
踏着新春步伐,55所固态微波器件与电路全国重点实验室异质集成团队早早进入攻坚状态,对技术方案商讨优化,将主要工艺耗时缩短40%,平均研制迭代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能力。”着力攻关异质集成技术,团队首次提出并实现基于异质集成架构的大功率芯片,突破小体积、高功率、低损耗瓶颈。目前,正聚焦芯片级异质集成、新型GaN器件及电路、金刚石基GaN、微波光子、碳基电子等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创新。
微波测量探针就像为芯片量身定制的“听诊器”,再微弱的异常信号都能精准捕捉,是工程师排除故障的好助手。随着微波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功率芯片高工作频率、高传输功率导致测试探针的开发难度成倍增加。
“高频率高功率对针尖的考验更严,大电流非常容易导致针尖融化。”电科思仪微波测量探针实验室团队采用数字化仿真设计手段,把探针工作频率提高到110GHz,性能指标翻一番。芯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测试测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为跟上市场节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掉队,团队顽强拼搏,向着更高频段、更高寿命目标砥砺奋进。
草长花开春意浓,前沿探索正当时,28所信息系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紧锣密鼓地开展自适应系统构建项目攻关。
“项目要重点解决系统可以变、何时变、为何变、怎么变,以及学习演进等科学问题。”围绕系统适变知识体系构建,项目组正攻坚探索“深水区”,搭建体系对抗试验环境,24小时不间断产生样本数据,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知识分析系统调整关键影响因素、开发数据挖掘算法。通过不断尝试,系统适变决策“一棵树”已初现雏形,后续将进一步打通反馈学习机制,让这棵“小树”不断长成“参天大树”。
窗外春景明艳,在中国网安保密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里,量子团队成员正眉头紧锁思考棘手问题。如何才能在多用户系统中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安全通信?经过多轮论证和精心策划,他们选择基于无源光网络构建高速量子接入网。
说干就干!团队成员高速运转起来,面对接收端散粒噪声校准误差,训练序列信噪比弱,以及接收端不同用户量子信号信噪比差异等难题,他们迎难而上,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使高速、多节点城域接入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构建变为可能。
“海边风浪大,天冷注意安全。”寒意料峭,山东青岛迎来几十年不遇的大雪,22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却春意盎然。各创新团队工作热情高涨,热火朝天地推进重大基础项目和重大任务关键技术攻关。
水下通信与探测党员攻关团队高效策划部署,完成近百米天线的制作与拆除、焊接、解扣、拆线、搭接等工作,手冻僵就放嘴边哈气,暖和了继续抓紧干活,在不懈努力下,成功实现较远距离范围通信。海洋电磁环境创新团队积极投入机载天线垂直度等力学特性与系统通信性能验证,克服低温寒冷环境的考验,顺利完成设备装机与地面测试。
“马上就要迎来一个重大考验,年中预研项目将进行测试验收。”36所全国重点实验室预研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目标几乎囊括近些年来所有的研究对象,需要从全新角度重新审视未来应用场景,难度极高,几乎无前例可循。
新年以来,团队成员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技术开发和攻关中,伏身单机前,不断循环调试,攻下一个个技术难点。目前,项目已突破全部关键技术,紧锣密鼓地部署相关算法开发,力争一季度完成全部单机和软件系统的开发,投入到下阶段的外场测试中。
星空体育在线直播